《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深对口合作》中并无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从文化产业的属性而言,旅游业可以算是文化产业范畴之一。但除了旅游产业,从赣南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内容产品是大有可为的举措。
以杭州为例:《非诚勿扰》火了杭州,一部《非诚勿扰》,最终拿下几个亿票房,成为当年的全国票房冠军。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六百万人在影院听到了葛优那句台词——西溪,且留下!从此以后,西溪成为西湖之外的又一张杭州名片,也成为许多外地游客到杭州必去的景点。这也是业界认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电影植入,同时被奉为城市品牌营销经典案例。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是,《非诚勿扰》上映后半年,西溪湿地同比多进账3000多万元。入园游客人次量和景区总收入,两者的同比增长幅度全都超过360%。
《非诚勿扰》之后,冯小刚再次把《唐山大地震》剧组拉到杭州,剧中主角陆毅、张静初、陈道明频频现身浙大之江校区、火车东站、市一医院、永福寺。冯小刚这部电影改编自浙江籍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张翎的小说原先将这座城市设定为上海,而剧本中写着暂定。冯小刚电影的制片主任胡晓峰(也是《非诚勿扰》的制片主任),把剧本大纲交到杭州市委宣传部之前,已经有很多城市希望获得这个机会,包括天津、上海等城市。在看完剧本大纲之后,杭州市委宣传部迅速决定同冯小刚再次合作,全力支持之外,还派出两位工作人员专门配合协调拍摄器材、道具以及场地。等到电影上映,杭州再次成为话题焦点。
把杭州打造成“大片外景基地”,正是杭州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除了《非诚勿扰》和《唐山大地震》,从十几年前取景的影视作品逐渐增多:《2009家有喜事》《A面B面》《机器侠》《夫妻一场》《中国制造》。
“印象·西湖”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在岳湖景区正式推出。“印象·西湖”在成功利用西湖独特的美景的同时,用科技的手段去展现传统的文化,用世界的语言去讲述文化的杭州,不仅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能在最短时间内领略西湖文化及杭州文化,而且因为“印象·西湖”,游客就要多住一夜。整场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高科技手法运用,将杭州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打造出一部名景区、名导演、名作品三位一体外加现代科技灵活运用的品牌巨作。
在“印象”产业链的中端是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杭州每年有4000万游客,但许多客人都是游完西湖就离开,为此,杭州提出“241工程”——让游客多留24小时,为全市多增加100亿元收入,而“印象西湖”就是能让游客留一晚的理由。 “印象西湖”不仅与城市的气质相吻合,能加深游客对城市的理解。
不仅在西湖,在桂林、在丽江、在海口、在武夷山等诸多地方,由著名导演张艺谋领衔的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公司作主创团队推出的“印象”系列,根据地方政府牵头组成的投资方的要求,结合景点特色和文化,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
昆明有《云南印象》,西安有《长恨歌》,兰州有《大梦敦煌》……可以看出,越是旅游业兴旺的城市,大型旅游演出越是必不可少。有的城市投资上千万的大型旅游剧目甚至多达6、7部之巨。利用大型旅游演出,在向游客展示本市文化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同时,创下高额收入,提升城市形象——这已经是大多数景区城市的共识。
旅游演出文化的摇篮是国外的马戏团和剧院。尚在交通不便利的时代,人们就能为了一场马戏表演或者一场歌剧,经历艰辛长途跋涉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当进入近代旅游业开始产业化以后,旅游演出市场这个概念也应运而生。在各国旅游者的潜意识中,到维也纳就一定要听金色大厅的交响剧目,去伦敦少不了看几场洛德伊·韦伯的音乐剧,莫斯科是芭蕾舞的天堂,西班牙则要数热情似火的弗拉明戈舞最勾人魂,至于美国纽约更是汇聚了几乎所有名目的演出、表演,用艺术装点着这个世界第一都的繁华夜空……当看演出成为旅行者们的目的之一甚至是最主要目的时,这个市场带动的不仅是旅游经济,而且相当程度地繁荣了文化市场,使国外许多原本濒临失传的传统文艺表演脱离了困境生存下来。所以说,旅游演出市场的繁荣是一种文化与经济双赢的体现。
中国的旅游演出市场正在形成并不断挖掘中。依托着五千年的文明、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惊人丰厚的旅游资源。
梅帅元联合张艺谋在广西方圆两公里的阳朔漓江水域上打造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随后,陕西、云南、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海南、浙江、福建等各大旅游景点纷纷效仿,众多大腕涌入这个领域。梅帅元团队也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制作了山水系列作品,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井冈山》、《天骄·成吉思汗》、《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道解都江堰》、《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而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也先后创作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等一系列“印象”作品。此外,冯小刚、陈凯歌等大导演也先后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梦幻北部湾》、《希夷之大理》。中国实景演出已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旅游演出市场的运营模式最为成功的是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出产品。其代表作是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这是一个将民俗文化和著名山水旅游景点紧密结合,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参与合作,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越“铁三角”编导组主导创编而成的国内实景演艺产品,也是世界演艺舞台首个以自然山水为大舞台、以超常规模化表演为特征、以专业与民间相结合为特点的旅游演艺系列精品。
印象·刘三姐 在发展的初期是以199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提出要利用广西原有的文化底蕴(刘三姐)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设计出一个新型的产品为标志。当时区文化厅专门拨出20万元政策性扶持资金作为项目运作的前期经费,并为此成立了广西文华艺术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至1999年项目进入创作阶段,2000年7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该项目的新闻发布会,宣布项目正式启动。历经五年半的艰苦创作,无数次颠覆、修改方案,终于在2003年秋天,印象·刘三姐初版成功问世,2004年初春再次改版定妆。一场天人合一的山水实景演出终于和观众见面。
印象·刘三姐的出现,使得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延长了0.34天。2003年印象·刘三姐公演之前,阳朔县的床位仅479张,全县旅游收入仅2.41亿元。到了2009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达到720万人次,同比增长28.8%;实现旅游总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35.2%[2]。随着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而后项目组也跟着推出《鼓楼大乐》、东街等项目,东街上开发的除了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建筑物,还有各式酒店、酒吧、餐馆、房地产、商住楼等等。东街酒店仅在2006年试营业,入住率已达80%,由印象·刘三姐产业带来的商机已经显现。
除了大经济环境的好转,当地渔民增收也有了新的途径。渔民们除了参与演出挣取收入,还有在印象剧场门口摆摊,经营出租望远镜、棉大衣、坐垫、驱蚊水等等业务。据了解,每年光从这里就能挣四五万元,家中盖起了新楼,阳朔治安也随之得到了改善。印象·刘三姐这一主题产品的成功,增加了人们对于这个小县城的兴趣,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稳步发展。
正如中国实景演出的创始人梅帅元所言:一部成功的实景剧年收益能达到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土地升值的潜在收益。《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不仅有效地拉动周边产业发展,使桂林一举闻名天下知,更让当地GDP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这比著名策划师王志纲所谓的“中国很多城市只知道在中央电视台拼命做广告,拼命地撒钱”的小儿科营销要高级不少。
《大红袍》,当年投当年赢利;而《刘三姐》在2009年的观众达130万人,2010年大约140万人,最低票价168元,最高688元,按均价300元计,《刘三姐》在2010年一年的毛收入即达4亿元以上。
目前,在北京印象的收入来源中,除每天的门票外,还有广告赞助和相关衍生产品,诸如印象系列的水晶雕塑、演出明信片、演出光碟等,都在演出当地很畅销;此外,武夷山还开发出了“印象大红袍”等茶叶衍生产品。像迪斯尼等国际知名的大型娱乐游览演艺项目,其总体效益中门票收入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余则是产业链中的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此外,以著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打造旅游“特色演出”精品。这一模式在国内成功运行多年,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表演的杭州宋城的《宋城千古情》到近来大热的云南昆明《云南映像》,几乎各大旅游城市都有一出类似的展示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演出剧目。此模式透过资本雄厚的旅游集团招揽“高、精、尖”艺术人才组建自己的特色演艺团队,创排自己的旅游演艺品牌节目,使之成为旅游消费者完成日间游览后的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以增加旅游产品的人文内涵和吸引力,是近年来演艺业与旅游业有效合作的典型模式。
宋城集团在杭州打造的“宋城”景点,就是一处纯人工打造的主题公园,由宋城集团投资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已成为文艺界与旅游界的一面旗帜。每年吸引观众超过300万人次,且其中大部分游客是夜晚来宋城体验晚间娱乐生活的。近年,宋城集团与赣州的“江南宋城”就是故事。
《宋城千古情》是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一台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2009年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该剧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宋城千古情》 演出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却长演不衰13年。精彩的文化创意、精心的内容编排、先进的舞台设备、丰富的历史内涵、精美的舞台表演……由杭州宋城景区倾力打造的全景式立体歌舞秀《宋城千古情》年均演出1000场,最高日演8场,推出至今累计演出13000余场,接待观众3000万人次,每年300万游客争相观看;创收15亿元,成为中国夜游市场最为响亮的招牌,被誉为杭州标志性演出。还拉动了相关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服务行业的产生。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被海外媒体誉为与拉斯维加斯“O”秀、法国“红磨坊”比肩的“世界三大名秀”之一。
《宋城千古情》很快就改变了杭州原来单一的观光旅游格局。依托杭州庞大旅游市场规模,《宋城千古情》彻底改变了杭州夜游市场的格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尽管杭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在《宋城千古情》问世之前,夜间旅游消费却非常贫乏。看到了“夜游”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宋城景区决定在白天演出的基础上,增加夜间演出,使该表演增加到了每天5场左右。于是,来杭州的游客白天在各景点能感受到静态的历史人文积淀,而到了晚上,《宋城千古情》又能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如梦如幻地加以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艺术视听享受。
从1999年尚未开发的衰败古镇,到21世纪初成为享誉国内外风情旅游古镇,并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乌镇用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旅游的奇迹。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旅游业的奇迹,一年国内外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近30万人次,拿了中国古镇旅游的诸多第一。而这些成绩都和一部《似水年华》有关。
很多资料的显示,对乌镇的了解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剧《似水年华》开始的,喜欢那部电视剧的歌曲,喜欢那里的建筑,喜欢那里的气氛和环境…… 《似水年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乌镇,知道了这个比周庄更具魅力的枕水之乡,这些因着《似水年华》的拍摄而对乌镇仰慕向往的人儿,就形成了发展乌镇旅游的潜在旅游者。
《似水年华》提升了乌镇的品牌形象。一夜间,这个毫不起眼的江南小镇成了旅游的热门景点。乌镇一度跃居“一生不可不去的中国九个迷人小镇”的榜首。《似水年华》让乌镇的知名度大增,并且“乌镇已经成了最适合恋爱的地方”。《似水年华》播出后,大量的情侣来乌镇旅游,其盛况就像当年电影《庐山恋》对庐山的宣传作用。游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在剧中反复出现的“逢源双桥”以及黄磊、刘若英第一次拥抱的那间酒店客房。许多去乌镇旅游的恋人都指定要入住那间客房,以重温剧中人缠绵温暖的恋情。
这个中国最后的枕水之乡从此有了更多的代名词,“似水年华的乌镇”、“乌镇的似水年华”“梦里的乌镇”……吸引了众多追忆似水年华的乌镇游人。
牡丹亭、辛弃疾与郁孤台、蒋经国在赣州、王阳明经略赣州,平崇义民患、太平军围攻赣州城、北伐军占领赣州、红军围攻赣州、日军轰炸赣州城、侵占赣州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相应的内容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