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像是突然变了脸,对中国游客的签证审核莫名地严格。有人说只是例行筛查,其实更多人觉得气氛变得很诡异。前阵子,一桩中国网红“铁头”在靖国神社不理智举动的视频疯传,紧接着关于中国游客被拒签、被遣返的消息像雨点一样砸来。网上讨论炸开了锅,各种声音交错,谁是谁非,一时之间难有答案!
其实说起来,“铁头”那事绝不是小矛盾。就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大家还刷着节日愉快的祝福,有人突然爆出“铁头”跑到靖国神社门口撒尿,还在柱子上用红漆写上“厕所”,铁头本人倒没留下来被围堵,他坐上回国的飞机,安全离场。可风波才刚刚开始。
不少人对此拍手称快,觉得终于有人出这口恶气。可也有人怒其不争,不是鲁莽就是添乱。毕竟靖国神社那地方,大家心里多少有些刺。它建于1869年,原本叫东京招魂社,专门供奉明治维新以降、战死的士兵军属,里面还有众多侵华日军。对于日本国内,这确实是权柄象征,许多政客借参拜刷存在感。可到了中国,靖国神社变了味,象征着未曾消弭的那段旧账。
日本历来对靖国神社参拜问题讳莫如深,中日两国对这件事的敏感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些政客的举动很容易刺激国人情绪。铁头的那点行为,说轻了是个人情绪发泄,说重了就是试图挑起一场舆论风暴,他或许未必有深谋远虑,但也未必全然糊涂。有点像是把一根棍子丢进了安静的池塘,激起层幽波。日本舆论自然愤怒,修复柱子的新闻也跟着上头条去了。
同一时间,大批准游客突然被卡在日本机场口岸,无论材料多齐全,还是被劝返回国。有人讲可能是铁头事端引发了日本方面的警惕,也可能刚好和旅游高峰、涉敏案件凑巧撞在一起。理由花样百出,什么“嫌疑非法就业”、“难以核查旅程合理性”、“进出记录不符合习惯”,但明明都是正常行程,经济来源有凭有据,怎么就变成“可疑分子”?
正常来讲,中国游客一直是日本旅游业大客户。据日本观光厅2024年4月数据,日均中国游客接待量已回升至疫情前七成水平,这对日本经济影响不容小觑。难道日本愿意放弃大批消费者、白白把经济拉下水?现在突然换了态度,多少让人摸不透。
热议归热议,铁头自己倒是没曾想过局势会演变成这样。回国后网友风评两极,有人骂他“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祸害了无数守规矩的普通人。也有人觉得,这恰好曝露了中日两国间那些有苦难言的旧账。“铁头不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要说他勇敢,还是愚蠢,这很难一刀切。
外交部其实也发声了。发言人毛宁在那次记者会上,挑明靖国神社本质——她先讲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敏感性,强调日本应正视侵略历史。紧接着才点到希望中国公民出国遵守法律,理性表达诉求。可很多人觉得这四个字太软——理性?在情绪高张的现实里,谁又保证得住呢?!
**历史的刺就那样钉着,不是几句盘旋外交辞令能抚平的。**但中国官方确实始终不支持冲动、越界的做法。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想看到自己国家公民出了国就成了焦点,更不希望无数本来只想旅游购物的普通人,被夹在风暴之中。
可说到底,铁头的做法九游娱乐挺极端,倒也并非任何意义上的正义。就他个人来说,行动可能源自一时冲动,也可能是一种刻意的表演。像是借助历史疼痛制造短时间满足,给自己赚上流量。但没想到无形中拉上了一大票无辜者,这结果才是真正令人生气的地方。有人说这样一闹,把中日之间潜藏的矛盾与不信任更彻底地翻了出来。可是也有人因此激起同仇敌忾,总有人认为“要不是这些矛盾,日本也不会轻易卡我们签证”。
奇怪的是,这里居然还存在前后矛盾。主张理性的人希望集体形象稳定,但现实中群体情绪被点燃时,理性算什么?有点像夏天忽然下大雨,太阳照样能出来没人拦。铁头的一腔热血,像火堆也像夜壶,只不过到底能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感受,就不敢说了。
侵犯靖国神社这件事,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很快蔓延为国际话题,日本网友自然嘲讽不断,更有日本保守派政客拿此说事要求加码限制。堆积的历史阴影,像是在阳光下长出了杂草。有些中国网友对铁头举动表示认同,甚至气愤日本采取“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拒绝中国游客;但也不缺理性声音,担心此后打工族、留学生都会被牵连,想不到更大的后果。
各个角度都有说法。游客角度觉得自己遭了无妄之灾,权威媒体则多呼吁冷静对待,避免事件升级。旅游机构却不得不临时纾解旅客情绪,损失已不可避免。据公开信息,东京4月中国团队游同比减少两九游娱乐成,日方经济相关部门一致眉头紧皱。日本此番“雷霆”,实际上也折损了大量新客源。
转念一想,要不是铁头拍视频、网络舆论阵地推波助澜,类似个案根本不会掀起这么大风雨。现在形势变化,哪怕背后经济压力客观存在,日本方面依然选择“从严”,还是未曾真正修补信任裂痕。“旅游平等”成了媒体里的热词,两国民间反而比官面还要敏感。
而且,奇怪的一点,部分人刚刚说铁头的行为影响巨大,不该模仿——转头网络上一群人又在刷“英雄”标签。现实啊,它就是这么复杂,说变就变。
顺带说一句,这场闹剧背后其实暴露出大家对历史伤口的共识还很脆弱。日本方面无意正视侵略史实,外交场合一再回避道歉关键字,中国方面又极其在意民族情感。两边针锋相对,分明冲突才刚刚压下来一点,就有人踩着点把锅端翻了。没人能轻易劝和,有怨气想发泄,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坐标东京新宿站,6月2日据新华社一线报道,当天有关中国游客被拒签、旅社业务暂停的投诉暴增,大量旅客临时变更行程。日本经济新闻对此发表评论:短线签证波动预计持续一两月,涉及国人背景原因较多。这里的信息倒是戳心,当地业界都喊苦,普通游客更无奈。
讲到这里,谁还计较什么道理?有些事,就是一张脸两层皮。本以为事件一曝光,日本会多一分谨慎,没想到回应反而更冷淡,日方宣布安保部门将加大对华旅游团体的检查,彷佛怕把事闹得不够大!
归根结底,这一次,铁头不过是撞在历史的厚墙上,溅出几颗火星。他没预估这种被标签化的风险,更低估了社会共振——至少大多数本打算安安静静旅游的人是真的受伤害了。
这场风波什么时候能收?或许谁也说不清。现在只剩一地鸡毛。国家也罢,个人也罢,谁的举动都可能变成对方审视我们全部的窗口。
以后出国,不知会不会有人还敢做类似的事?这种个人英勇式的表达,换来的后座力未必是预期那样的爽。时代变了,历史伤疤还在,人的脑洞开得越来越大。铁头这一闹,到底值不值?也许到了明年,大家就真正不在乎了。